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人氣美食/飲食文化/列表

人蔘薏米可以煲粥嗎

人蔘是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珍貴藥材,與人蔘相比,薏米就十分常見了,大多數的人都可以食用薏米。薏米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頻率更高,與人蔘的價格比較起來,薏米的價格更加接地氣。人們總是用薏米來和其他的食材相搭配,例如紅豆薏米、山藥薏米等。那麼人蔘薏米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人蔘薏米可以煲粥嗎

一、人蔘薏米可以煲

人蔘有補氣作用,對肺脾腎三髒都有比較好的補益作用。薏米有健脾化濕作用。兩者一起煮是很好的補氣健脾的食物,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作用。

二、人蔘薏米粥做法

配方:人蔘10克薏苡米5()克食鹽3克

功效:健脾除濕,降血糖。適用於脾胃虛弱等症。

製作:

1、將人蔘切片,薏米、洗淨,置於鍋內,加適量水。

2、用武火燒沸,再用文火煨熬,待人蔘薏米熟爛後,加入食鹽少許即成。

二、 人蔘薏米功效,祛除濕氣還健脾

中醫上講:“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所謂十人九濕,體內的濕氣往往會讓人生病,反反覆覆,揮之不去。

“濕非一病、百病兼之”。濕與風結合就叫風濕,而與寒結合就叫寒濕,與熱結合就叫濕熱,與暑結合就叫暑濕。而且濕性黏膩、重着。

犯上則頭重如裹,犯肺則痰飲湧窒,呼喘困難,犯心則竅塞神亂並心律失常,犯經絡則隧道不通,犯腎則藏精不固,衰竭而亡,百病而生等等。

(一)濕氣的存在有三個因素

1、因為吃了過多的油膩物,消化不了,堆積成濕;

2、雖然沒多吃,但本身消化能力不足,吃一點兒就膩住了,也會轉成濕;

3、環境、季節因素的影響,比如南方多雨潮濕,那裏的人不吃辣椒就會不舒服。比如夏天,很多人體內都會有濕,身體會變得很重、很懶。

這三種症狀歸根結底都和脾虛有關係,“濕重”是標,“脾氣虛”是本。

(二)除去濕氣,如何調理?

食療方面,中醫認為:濕熱困脾,累及肺腎。因此想要達到祛濕效果,還需兼顧這幾點:利水滲濕 + 補腎健脾 + 理氣活血+ 温性食材。

利水滲濕是基礎,濕氣重的人普遍脾臟功能不好,單獨食用一些祛濕食物,偏寒涼,易傷脾胃。而脾運化水濕,所以祛濕同時也要健脾。脾臟好了,自身運化水濕的能力變強,濕氣也就容易排出。

補腎健脾是根本,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因此光健脾還不夠,脾胃與腎相互依存,腎好了,脾才會更好,所以要兼顧補腎。

理氣活血很關鍵,濕氣重的人,由於痰濕阻滯,氣血往往容易受阻。中醫理論中講到“治濕不理氣,非其治也”。想要化濕,必須有理氣,否則這個濕不好祛。所以也要理氣活血,才更有利於祛濕。

食療選材要科學,在配方中配以温性食材,同樣非常關鍵。張仲景有言,“病痰飲者,當以温藥和之”。所以説,調理濕氣時,還要配以一些温性的藥材,才能加快濕氣的發散。濕氣,就好比一鍋水,如果不點火,水難以蒸發完全。加上温性的食材,就相當於點火。如此搭配,食療總體性質更為温和、平性,長期食用。

人蔘:補腎健脾,理氣活血,扶正固本

薏米:利水滲濕,健脾清肺,熱止泄瀉

針對不同人的體質與體內濕氣輕重,遵從醫囑科學配比,對內可調理脾、胃、肺、腎,對外消除濕氣引發的嗓子不適,皮膚油光,眼皮腫脹,大便不成形等表症。

生活中應該注意飲食規律,食療是現在社會中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所以,我們應該掌握一定的飲食常識,以備不時之需。人蔘薏米的搭配除了能夠祛除濕氣同時還能健脾,何樂而不為呢?不僅滿足了我們的肚子,同時還能調理身體,所以大家趕緊都學起來吧!

TAG標籤:薏米 人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