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人氣美食/飲食常識/列表

黃芪是不是北芪

黃芪是我們平時生活中一種並不常見的藥材,因為它主要是非常的稀缺,在我國範圍內並沒有進行大面積的種植,再加上它的藥性也是非常的好,這也就導致了它在市場上的價格也是比較的昂貴,那我們瞭解一下黃芪是不是北芪

黃芪是不是北芪

一、黃芪是不是北芪

1、北芪主產於中國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春秋兩季採挖,出去鬚根幾根頭,曬乾,切片,生用或蜜炙用。拉丁文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豆科、黃耆屬多年生草本,高50-100釐米。主根肥厚,木質,常分枝,灰白色。莖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細稜,被白色柔毛。常用中藥之一,北芪為膜莢黃芪的根。主產於我國吉林省長白山區各縣地。春秋兩季採挖,出去鬚根幾根頭,曬乾、切片,生用或蜜炙用。主產於中國的內蒙古、山西、黑龍江等地。

2、北芪,即黃芪,又名膜莢黃芪,因盛產於我國北方,故名北芪,主產于吉林省長白山,山西省渾源縣北嶽恆山以及內蒙古等省區。北芪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深長呈棒形;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單數羽狀複葉,小葉卵形至披針形,莖葉均有白色柔毛;總狀花序對生,開淡黃色蝶形小花;莢果膜質,花期 7-8 月,果期 8-9 月。北芪喜涼爽乾燥氣候,以排水良、土層深厚的砂質土壤為佳,多生於海拔 800-1300 米間的向陽山坡或灌叢邊緣。北芪的根為補虛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謂其 “ 為補藥之長 ” ,可見北芪做補益藥歷史悠久。

3、黃芪呈圓柱形,極少有分枝,上端較粗,長10-90釐米,直徑1-3.5釐米。表面灰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齊的縱皺紋及橫向皮孔。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強,並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菊花心,顯放射狀紋理及裂隙。氣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不論那一品別的黃芪,均以條粗而不空心,皮細質綿軟而不硬,切面皮部白色,木部鮮黃色。斷面菊花心明顯而不纖維性強和裂隙大,味甜而有豆腥味者為佳。

二、概念差別

1、黃芪是中藥名,而北黃芪或者北芪只能説屬於處方名。

2、因為品質好的黃芪主要產於黑龍江,內蒙古,和山西等地。所以醫生為了強調黃芪的產地往往會在處方中用北黃芪(內蒙古、黑龍江所產的黃芪)或者西黃芪(山西所產渾源為中心所產的黃芪)等名稱。因為現在黃芪主要是栽培品,且多認為山西所產優於內蒙古、黑龍江所產。因此可以理解為西黃芪優於北黃芪。

以上內容就是對黃芪是不是北芪的一些介紹,其實黃芪這種藥材對我們人體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我們平時身體有一些小的疾病或者是症狀的時候,就可以服用一些這種藥材,對我們疾病的恢復是有着非常好的效果的,也有一定的養生作用。

TAG標籤:北芪 黃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