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文化

當前位置 /首頁/人氣美食/飲食文化/列表

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故事嗎,端午食粽的來歷是

每年端午節,家家都在掛春柳,包粽子,這是中華民族傳承了上千年的文化習俗,也特別有歷史和紀念的意義,我想這正是因為中華名族源遠流長的文化背景下體現出的一種民族活動。那麼,問題來了,端午食粽的來歷是什麼呢?下邊,小編帶你瞭解一下。

端午食粽的來歷是?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故事嗎?

端午食粽的來歷是

首先,小編給大家介紹什麼是端午食粽,端午食粽,是節日習俗之一。粽,即“粽籺”,俗稱“粽子”,屬“籺”的其中一種。“籺”是逢年過節時用來拜神祭祖的貢品,籺有很多品種,不同的節日會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習俗。粽籺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餡料和箬葉(或柊葉)等。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

粽子的來歷是什麼?您也許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和紀念屈原有關,但是您知道粽子為什麼要用葉子包起來嗎?人們為什麼要把粽子扔到水裏面去呢?其實這些由來都有一段美麗的傳説,下面小編就告訴您粽子的來歷與傳説。

端午食粽的來歷是?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故事嗎? 第2張

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引魚蝦來食。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説:"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了,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

端午食粽的來歷是?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故事嗎? 第3張

通過上邊的敍述大家知道端午食粽的來歷了吧。是啊,屈原為了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他以慷慨赴大義,為了他的民族氣節,中華民族從來不缺少這種偉大的歷史先驅者,這也正是我們這個祖國從來沒有退出歷史舞台的原因。端午食粽,食的,是民族傳承,還是親人的思念。

TAG標籤:來歷 轟轟烈烈 端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