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常識

當前位置 /首頁/人氣美食/飲食常識/列表

你瞭解多少?,臨滄美食

臨滄的人口可以説非常之多,那裏的佤族中華民族佤族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還有包括佤、傣、拉祜族在內的等眾多少數民族。臨滄是中國佤文化的發源聖地,同樣也有世界聞名的"滇紅"之美稱,種茶的文明發源地之一,當然此城市也是盛產核桃,然後讓我們一起再瞭解更多吧!

臨滄美食,你瞭解多少?

1、米湯叫做筲箕菜

把“米湯”列為臨滄美食,可能你會覺得太過把臨滄的美食文化的檔次降得過低。然而,我卻要告訴人們的是臨滄人能夠用極為普通的原料創造出一種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品物的本身就是一個絕佳的“發明”。大抵“米湯”被稱為“筲箕菜”,是那些年復一年地穿行在臨滄茶馬古道上的趕馬人的傑作,它質樸中透露着奧妙,它奧妙中透露着清新,它把形象思維的應用發揮到了使文學大師們汗顏的地步。一瓢從筲箕漏下的米湯,一坨燒得通紅的鍋鹽,一勺誘人的清油(或是豬油),三者就這樣一下簡單的組合,立即把我們帶入一個妙不可言的境地——完成了“筲箕菜”的製作。臨滄人又一次併發了聲形並茂的想象力,給這樣的組合“發明”加上一個臨滄地方特別時興的動詞“沏”——使之成了一個完整的湯菜——“油鹽沏米湯”。

2、油粉鍋巴夾餌塊

臨滄人對一些粉類食品的稱呼極有意思,比如單單把豌豆這種東西生產的食品統稱為“油粉”,比如“油粉湯”、“油粉鍋巴”、“油粉疙瘩”等。“油粉”名稱的來歷也許因為有一種叫做“油粉鍋巴”產品的生產中間,特別需要少量菜油脂來幫助與鐵鍋隔離,以便於“鍋巴”起鍋而得名。這種“鍋巴”在臨滄市所屬的鳳慶縣的生產達到了相當的規模,周邊的縣市市場幾乎被其大部佔領。用“油粉鍋巴”包裹起塗上“稀油粉”漿和佐料的餌快,把“油粉鍋巴”的香脆,“稀油粉”的純爽,“餌快”的嚼頭三者合一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實實在在地把一種最普通但並不粗野的民俗美食,奉獻給千千萬萬的食客。

3、米線細如頭髮態

臨滄的米線製作工藝有別於其他地方,系採用酸漿團加熟米漿團兩相揉合而成的米線熟料榨制生產的。由於加入了“酸漿”,使米線產生了難得的“韌性”——臨滄人稱之為“筋骨”。因此臨滄人就可以把米線榨製成細如髮絲的狀態,而絕不像有些地方的米線粗如筷子,讓人一見便倒胃口。當然,細如髮絲是形容詞,臨滄細米線能榨製成直徑在不大於一毫米多一點根本算不上什麼“絕版祕密”。

4、蓮花假酥勝葷賽

蓮花是臨滄到處可見的植物,臨滄人把新鮮蓮花瓣帶露摘下,加入小粉、雞蛋、食鹽和其他調料(最要緊的是草果面和少量米酒汁兩種),充分調勻,使其成為較濃的糊狀。然後用筷子挑起裹滿糊糊的蓮花瓣下到熱油鍋內炸黃即可起鍋裝盤,上桌食用。外色金黃,內質清嫩,加之新鮮蓮花的清香,確實是一種介於“神乎”、“仙呼”與人生之間的美味享受。

看到了這麼多的臨滄美食,你是否開始心動了,沒錯臨滄的食物確實很吸引人,其壯麗的景色和鮮甜的美食特色已經深深刻入當地人的心中了,如果想要去臨滄旅遊並品嚐美食的話,不妨多多參考以上地點,相信廣大小夥伴一定會愛上它們的!

TAG標籤:美食 臨滄 #